推广 热搜:     参数  行业  教师  机械  设备  系统  企业  公司 

衡水一中改名!衡水系或将退出历史舞台

   日期:2023-03-15     浏览:431    移动:http://wlb.glev.cn/quote/657.html

据澎湃新闻2月14日报道,日前,河北衡水第一中学已更名为衡水泰华中学。


衡水教育在高中教育里,一直是拔尖且备受关注的。在很多家长和学生眼里,衡水一中就是衡水中学,其实这个并不准确。衡水一中其实是一所民办学校,两所学校之前无论是从师资力量,到生源再到教学理念都是同步的。分开之后,衡水中学会严格按照公办高中进行教学,衡水一中则是私立院校的标准。


有人认为,这是河北教育史,或者说全国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。衡水一中和衡水中学二者是什么关系?衡水一中为什么要更名?这一更名事件深层次折射了哪些办学信号?本文为您一一深入解读。




衡水一中和衡水中学究竟是什么关系?


根据“企查查”信息,衡水第一中学于2022年2月11日更名——衡水泰华中学。



衡中系指的是以衡中为首四所高中统称:衡水中学、衡水第一中学、衡水中学实验学校、衡水滏阳中学。其中,衡水中学是省级示范性高中,为公办性质的学校。另外三所衡水第一中学、衡水中学实验学校、滏阳中学则为民办学校,由衡水中学统一参与管理。


也就是说,衡水中学和衡水一中是两所学校,一个是公办,一个是民办。但从建立之初,衡水一中和衡水中学就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。


2013年2月,衡水中学与衡水当地的著名企业、河北泰华锦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合作,投资9亿余元,投建衡水第一中学。


自2014年开始,衡水一中成为衡中着力打造的民校,衡中校长同时担任两校负责人,两校的管理团队也基本一致,衡中的资源向衡水一中全面敞开。


衡水中学负责本地生源,衡水一中负责跨地区招生,两校总是一起统计高考成绩,包括考上清北的人数。他们共同“霸榜”河北高考的局面从此开始。


概括起来一句话:衡水中学负责出品牌、出资源,其他中学负责招生,全省掐尖,成果相加,对外宣传。从过往获得的成绩而言,“衡水第一中学”也是不少网民心中的“全国第一高中”。


最后,河北省的重点中学都是这个路数,有衡水中学系,还有衡二系,还有石二系等等。最近几年,全国不少超级中学都往这个方向上走,毕竟掐尖是最容易的方法。



衡水一中为什么要更名?


衡水第一中学更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政策的影响。


2021年5月14日..出台《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》(以下简称《民促法》)。《民促法》明确规定地方政府:严禁利用公办教育资源实施义务教育的民办教育。同时也规定了公办学校不得转为民办,也不得参与举办具有盈利性质的民办学校,公办学校更不得以输出品牌的方式进行民办办学。


2021年8月25日,《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》要求,各地要一省一方案,力争用两年左右时间理顺体制机制,实现平稳过渡。这也意味着,到2023年秋季学期之前,将会有一批民办学校更改校名或者实行转制,“公参民”学校将退出历史舞台。


通知还强调,公办学校不得以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名义开展选拔招生或考试招生,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不得以公办学校或者公办学校校区、分校的名义招生,也不得以借读、挂靠等名义变相违规招生。


而衡水系中学,作为全国数一数二的超级中学,也曾创造过公参民学校的典范,在这个时期,改名收场也是意料之中。衡水第一中学办学虽不涉及义务教育阶段,但符合公参民学校的特征。这次衡水第一中学彻底改成了泰华中学,说明有关部门希望衡水中学跟民办校要彻底切割,不让民办学校蹭公办学校的招牌。


这也给全国“衡水系”们打了一个样,未来更多类似中学或将陆续改名。




衡水一中改名背后的深思


实际上,杨东平教授就教育新政对“公参民”办学的清理、衡水中学等话题,多次发表过深度观点。


关于“公参民”的前世今生


摘自文章《杨东平 | 从“教育产业化”

到教育的“非营利化”(上)

来源丨教育思想网? ?作者丨杨东平


对课外培.机构的强力整治,使得资本、市场化、商业化成为千夫所指的万恶之源。然而,很多人也许不清楚,“教育产业化”在早期主要是公办学校实施的,是经由政府/权力之手而形成它现在的面貌和品性的。


在基础教育领域,“教育产业化”导致的乱象,一是“小升初”择校竞争,一是“名校办民校”,一是课外培.热。1997年之后,由于小学升初中取消考试,实行电脑派位,但现实中初中教育资源不均衡,学校差距过大,家长就各显神通,千方百计地择那些重点学校而入,“小升初”择校竞争愈演愈烈。它向下衍生为“幼升小”的择校竞争,衍生出“学区房”的竞争。


当时小升初择校的几个主要路径,一是“条子生”、“共建生”、“特长生”等,属于“拼爹”的性质;二是缴费生,拼钱的性质;三是凭借奥数成绩、学科竞赛等被点招的学生,属于“拼娃”的类型。


重点中学的“择校费”由起初小规模的、私下的收费行为,逐渐发展为大规模的、名正言顺的高收费制度,有两个政策源头。


一是公办中小学“转制学校”的改革,一批公办学校(以初中为主)摇身一变为民办学校,实行高收费的“民营机制”,而学校的校园、物业、师资等仍然是公办的,这就是现在要清理的“公参民”学校,民间称之为“假民办”。


二是国家规范示范性高中收费,规定高中招收择校生实行“三限”政策(限人数、限钱数、限分数)。如北京市规定择校生不得超过招生数的10%,高中三年的收费不得高于3万元,录取分数不得低于录取线20分。


但各地学校往往大幅度突破这一规范,并将收费政策沿用到小学、初中。许多普通学校也设置了各种“寻租”的条件和门槛,通常是设置一条录取分数线,低于分数线的实行分段收费,分数越低收费越高。


教育高收费、乱收费的风气大开,使用金钱购买学位得以合法化、制度化,突破了入学机会上权利的平等,以及“分数面前的平等”。享受“优质教育”逐渐成为家长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竞争。公办大学举办“民营机制”的“独立学院”,可以说是中小学“改制学校”的高教版。


关于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


摘自文章《杨东平 | 从“教育产业化”

到教育的“非营利化”(下)

来源丨教育思想网? 作者丨杨东平


教育新政对“公参民”办学的清理,就是践行公办学校非营利性的具体措施。应当通过全面地清理和规范,建立起“现代学校制度+非营利机构”这样新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制度。


1.开展公办学校办学体制改革


我国小学和初中阶段炽烈的升学竞争,主要原因是义务教育学校差距过大。在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的过程中,由于一些制度性问题并未触及,这一目标尚未真正实现。根本问题,就是改变直至取消义务教育阶段“等级化的学校制度”,取消制造“名校”的制度安排。


这就需要按照《教育法》《义务教育法》的规定,取消将义务教育学校分为三六九等的区别对待,取消“重点学校”的招生特权以及人财物等各方面的特权,取消义务教育学校的部属、省属、市直、区重点等标签,实行属地化的统一管理。在此基础上,示范性高中“指标下放”、校长教师流动等政策,才能真正收到促进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的实效。?